返回顶部
[国家电网杂志]创新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 国家电网杂志 发布日期: 2020-11-02
814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0 年科技创新大会部署“新跨越行动计划”,为推进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思路、规划了路径。许继集团有限公司坚决贯彻国家科技创新工作部署,深入落实会议精神,深化科技改革,加快核心技术、产品攻关,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科学统筹谋划布局,提升技术支撑能力。紧密结合我国能源互联网建设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需要,开展许继集团“十四五”产业规划及科技规划,研究制订中长期发展目标及重点举措。参与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建设,攻克智能电网、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难题。突破二次设备、直流控制保护、换流阀、绝缘斗臂车等领域国产化关键技术,重点解决卡脖子问题。把握“数字新基建”发展机遇,推进集控系统、新能源云平台、配网云主站、5G 配网保护、北斗通信终端、带电作业机器人等产品研制及推广应用,加快新一代信息化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创新。

 

培育隐形冠军产品,提升创新成果价值。落实现有冠军产品保持、重点明星产品培育、潜力优势产品储备、成熟产品拓展等举措,将发展空间足、市场份额大、产业布局好、产品毛利高的产品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建立主流产品迭代升级机制,不断提升产品性能、结构工艺、质量档次等,增强市场竞争力。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发挥产研销协同优势,加快新产品市场导入,助推产业快速提升。推进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首台(套)国产设备开发,加快门极换流晶闸管(IGCT)换流阀、磁控开关、车网互动(V2G)充电桩、输电线路弹性运营等首台套产品应用。

 

搭建研发赛马机制,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坚持对外以客户为中心,对内以效益为中心,深化两级研发架构建设,发挥平台协同作用。坚持自主创新和借脑引智“双轮驱动”,统筹研发优势资源。健全制度流程、提高研发效率,加快工艺、标准、测试支撑,提升研发设计质量。落实专家负责制,科学开展项目分类评估,择优选聘优秀项目经理。研究建立研发赛马机制,以项目成果贡献等进行赛马,牵引以价值创造为导向,客观公正给予履职待遇,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加快推进研发成果转化。

 

加强党建文化引领,巩固创新人才根基。强化党建在科技创新中的思想领航作用,实施“党建+ 科技创新”工程,践行创新驱动企业文化信条,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创新优势。打造劳模工作室、创客空间等创新平台,推动全员创新创造,充分发挥院士、首席专家、技术专家“指路人”作用,让年轻人员担压力、管项目、长本领、作贡献。在高精尖领域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攻关团队。畅通领导职务、专家人才、职员职级通道,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决策权,持续释放新动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其励:

 

能源转型这一伟大世纪工程需要科技创新

 

作为国之重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历来重视科技创新,近年来取得了许多世界一流的创新成果。这次召开科技创新大会,国家电网公司把科技创新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安排部署,非常鼓舞士气、振奋人心。在向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进军的过程中,科技创新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动能源转型,是一个伟大的世纪工程。清洁化、低碳化的化石能源是能源转型的基础,低成本、高比例的非化石能源是能源转型的主力,能源转型必将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克服和解决。

 

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剑波:

 

科技创新是应对高占比新能源电力系统挑战、构建能源互联网的重要途径

 

为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支撑国家能源安全和能源转型,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明确提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战略。随着新能源发电技术的进步、成本进一步降低,新能源必将迎来持续较长时间的高速发展期,新能源成为能源转型的“中坚力量”。以新能源为主的能源互联网是一个复杂的巨型“信息—物理—社会”系统(CPSS),也是一个智慧能源能源系统,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更加广义、更加复杂。我们要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基础前瞻性研究、学科交叉与合作、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等举措,实现体制机制、标准规范、规划设计、建设运行以及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创新,积极应对高占比新能源电力系统挑战,加快构建能源互联网,更好地支撑我国能源安全和能源转型。

 

中国工程院院士汤广福:

 

未来能源转型关键在电网领域科技创新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在许多领域的科技创新已进入“无人区”,而未来的能源转型主要依靠电网,需要全面提升电网智能化、数字化的水平。建议坚决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上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分层次推进原始创新、产品产业创新、电网基础技术创新等,提升整体科研供给质量与水平;实施基础研究的分类管理,引导基础性科研人才扎根岗位、潜心科研;搭建国家电网公司的高端学术平台;将电网技术创新与能源转型的大背景相结合,在关系长远的基础前瞻领域超前布局科技创新工作。

 

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

 

科技政策的顶层设计要科学

 

我国科技创新在诸多领域面临的“卡脖子”问题,其根源是在创新的环境和机制上被卡住了脖子。一是科技金融体系尚需完善。由于科技金融体系缺乏,我国企业对前沿研究和颠覆性技术,普遍投入热情不足,存在若干科技政策与具体实施不配套问题。二是对若干关键领域的长远规划和顶层设计不足。要建立促进创新的科技金融体系。从政策层面鼓励企业直接投入前沿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利用企业较灵活自主方式,激发创新活力。建立相关各方在成果转让、股权分配等多种形式下的利益共享和分配机制,利用技术市场和资本市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对于科研布局,一方面应聚焦于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传统科技领域,打破国际垄断和壁垒;另一方面应聚焦事关国家长远发展和大国地位的战略必争领域,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特别是后者,我国与发达国家往往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有更大机会成为开拓者和领跑者,更需要长远、前瞻性的战略布局。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左宁:

 

坚持自主创新补齐关键核心技术短板

 

涉及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的核心技术,不可能靠买或与他人合作一蹴而就,只能坚持自主创新。“坚持自主创新”是“补短板”的根本指导思想。自主创新不等于关门自搞一套,要以掌握核心关键技术为前提,尽可能共享世界创新资源和先进技术发展成果。要关注源头创新,保持战略耐心,久久为功;同时关注技术生态、研发环境生态和产品产业生态的构建,形成自主创新技术成果和产业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确保自主可控”是“补短板”的根本目标。“自主可控”包含两方面内涵:一是产品在设计、生产制造、销售使用全生命链各环节安全可控。二是产业发展安全可控,能自主修复产品缺陷和进行产品升级换代,产业发展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建议以自主可控内涵为依据,形成衡量自主可控水平的准确“尺子”,加强考核引导,修订原有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确保自主可控这一根本目标。“必须集中力量”是“补短板”的根本途径。要以国家实验室、重大项目、政府基金等为抓手,把以国家主导的科研创新体系与企业主导以市场竞争为主的科研创新体系相结合,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局面。

 

中国科学院院士蔡荣根:

 

科技创新需要营造良好基础研究环境

 

基础研究主要有三方面的功能:一是探索科学前沿,发现自然规律,产生新的知识;二是培养科技人才,开展基础研究的过程本身就是培养人才的过程;三是将发现的新知识应用到其他领域,推进其他领域的科技进步。遵循基础研究规律,营造良好基础研究环境和学术生态尤为重要。要营造良好基础研究社会环境,在社会大众中倡导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尊重科学的良好氛围。要加强基础研究稳定支持力度,创新体制机制建设。逐步提高基础研究的稳定支持力度,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和技术开发,进行分类支持和分类评价。基础研究需要有稳定、宽松的研究环境,过多的竞争包括项目竞争、人才竞争和帽子竞争会破坏学术生态。要在科学研究中大力弘扬人文精神。要有科学的自信心和科学的怀疑态度,倡导学术民主,鼓励争论和批评,更要善于合作。大力提倡“两弹一星”精神,爱国奉献,奋发图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国家高电压计量站副站长王继业:

 

本次科技创新大会擘画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创新、实现更大跨越蓝图布局,体现了创新驱动发展的坚定决心和改革意志。贯彻落实毛伟明董事长“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的要求,我们将发挥中国电科院作为公司科研板块“领头羊”的作用,围绕能源互联网关键理论和核心技术,做好基础研究、科研方向、基础设施和技术标准的战略布局,依托中国电科院国家级和公司级实验室,加快人才培养,夯实创新根基。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检修专业领军人才、北

 

京通州供电公司众创空间负责人程序:

 

作为北京通州供电公司的一名创新工作者,我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0 年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研究推动科技强企工程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落地,加快副中心能源互联网示范区建设,以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为基础,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以“双创”建设为平台,以核心技术攻关和数字化转型为重点方向,形成5 个方面14 项重点任务,分别在硬实力、软实力、创新氛围3 个维度推动科技建设,为公司科技强企战略落地实践提供典型示范。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网江苏电科院高级专家朱洪斌: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0 年科技创新大会为科技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基层创新工作者,我将继续潜心钻研、矢志创新创造,加强核心技术的研究攻关,掌握主动权,储备硬实力;立足岗位加强成果的落地转化,力争取得一批应用范围广、市场前景好的创新成果,更好地解决一线生产难题;以劳模工作室为平台,持续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形成梯次分明的优质团队,为科技创新工作夯实基础。

 

中央企业劳动模范、吉林长春供电公司变电检修班班长刘洋: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0 年科技创新大会的召开,让我深切感受到作为基层工作者肩负的光荣使命。作为一名在变电检修领域工作30 余年的老员工,我经历了变电站技术的发展变迁,深刻认识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深切领悟到人才培养对实现技术创新的重要意义。今后,我将继续传承创新基因,以创新工作室为平台,把青年员工扎实的理论功底与老员工娴熟的操作经验结合起来,打造一支“创新意识强、动手能力强、转化实践强”的人才队伍,为公司科技创新贡献力量。

 

国网工匠、新疆乌鲁木齐供电公司城北变电运检中心二次运检班技术员黄新民: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0 年科技创新大会让我深刻感受到要做好科技创新,就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公司战略目标,加大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与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拓宽成果应用通道,把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化、市场化的技术和产品,为公司创新技术产业添砖加瓦。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带动身边的同事,把现场带进创新工作室,发扬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通过各专业的融合,培养一批基础全面、专业突出的复合型创新人才。